四川多地暴雨!气象预警如何联动“跑赢”次生灾害?
理县下孟乡嘉康村沟谷边,村支书张文忠对着对讲机吼道。此时气象监测数据显示:下孟乡区域
早在7月2日17时08分,阿坝州气象局和理县气象局就发布了暴雨蓝色预警并启动四级应急响应。理县气象局连夜部署,严密监控。随着雨势发展,雷电黄色预警信号、暴雨橙色预警信号接连发出,预警信息迅速直达“理县乡村振兴群”“应急工作群”“防汛群”“地质灾害防御群”等多个关键工作平台。
7月3日上午,理县下孟乡嘉康村查谷沟泥石流冲向农田。图片来源:阿坝州气象局
7月3号5时09分,理县气象局值班人员发现:查谷沟附近多个站点小时雨量骤升至30毫米,达到短时强降水标准。一条加急预警直发乡政府:“近期累积雨量较大,做好防范,建议立即启动转移!”凌晨4时和6时,县气象局电话“叫应”县委办、县政府办、应急管理局、防汛办、地灾办的值班人员,再次强调防范短时强降水的紧迫性。
“这是今年较强降雨信号!”乡长陈立军焦急地广播。5分钟内,应急广播覆盖全村6个组,微信群连发3条撤离指令:“所有人在6时30分前撤到农贸市场!”
6时25分,当最后一名老人被背进安置点。此时,沟域累计雨量已达41毫米。没过多久,4.5万方泥石流冲下,吞没7间农房,由于提前预警、转移,并未出现人员伤亡。
7月2日23时30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巴底镇被一阵急促的轰鸣声撕裂。邛山沟内,泥石流裹挟着泥沙和巨石奔涌而下,瞬间阻断了G248线。而此时,巴底镇邛山村全体村民已转移到安置点。(作者:周雯 赵欣 杨呈韵)
7月2日23时30分,甘孜州丹巴县巴底镇被一阵急促的轰鸣声撕裂。邛山沟内,泥石流裹挟着泥沙和巨石奔涌而下,瞬间阻断了G248线。而此时,巴底镇邛山村全体村民已转移到安置点。
7月1日8时24分,第一份《雨情通报》发出。当天下午,县气象局发布《气象信息快报》,明确指出7月2日至7日丹巴县将出现持续性强降水,需防范次生灾害。17时,未来72小时预报锁定了重点区域:“巴底镇、革什扎镇等4镇有大雨。”
7月2日16时,自治州气象台传来的最新数据显示,强降雨带正加速向丹巴移动,强度远超预期。16时整,72小时预报更新为“2日晚上到3日白天阴有暴雨”。1小时后,暴雨蓝色预警信号发布,巴底镇、半扇门镇等12个乡镇被纳入重点防范范围。预警短信飞向2785个接收终端,涵盖村干部、地质灾害监测员、企业负责人。
19时33分,丹巴县气象局升级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信号。22时19分,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升级为红色,降雨落区新增巴底镇、巴旺乡等乡镇。
“收到信息后,我们第一时间组织村民撤离。 ”参与转移的村干部说,全镇179户406人全部转移到安置点。23时30分,泥石流呼啸而至。这1小时的提前量,是气象预警抢出来的生机。(作者:赵欣 周雯 唐娇 青初)
7月3日至4日,绵竹市遭遇强降雨天气过程,最大降雨量达296毫米。3日下午,绵竹市升级发布暴雨黄色预警,18时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橙色预警,中小河流洪水2级气象风险预警。18时30分将暴雨橙色预警升级为暴雨红色预警。
7月3日晚上7点,九龙镇暴雨如注。在接到预警信息后,九龙镇防汛抗旱指挥部立即响应,迅速组织镇村组干部投入强降雨应对工作。指挥部第一时间利用广播、微信群等渠道发布预警信息,并同步启动受威胁群众转移工作。
据悉,在此轮强降水过程中,绵竹市根据暴雨预警,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提前组织力量转移受威胁群众1548人,无人员伤亡。
近日,自贡市富顺县遭遇近几年雨量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强降雨。6月29日7时46分,自贡市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预警,富顺县地质灾害指挥部办公室紧接着发布地质灾害黄色预警。
接到预警信息后,富顺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立即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会商研判,要求各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加强监测预警。
20时33分,富顺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橙色预警,各乡镇(街道)迅速行动,立即通过工作群和值班电话通知各村(组)关注雨情。
21时05分,兜山镇紧急部署,通知全镇所有村组干部包片对各村老旧房屋、地质灾害隐患点等进行重点巡查。21时40分,宝峰村村组干部在巡查过程中,发现部分老旧房屋在暴雨的冲击下存在倒塌风险,他们迅速向兜山镇政府报告了这一紧急情况。
接到报告后,镇上立即启动应急预案。21时50分,镇干部和志愿者开始对受威胁群众进行转移。23时30分,宝峰村一户民房不堪暴雨的重负轰然垮塌。但由于群众提前转移,没有造成任何人员伤亡。
当日上午,在金川县气象部门发布了蓝色暴雨预警后,立即启动防汛应急响南宫28圈官网应机制,要求全县上下严阵以待。
马奈镇八角塘村净心谷区域遭遇极端强降雨,短时间内降雨量远超警戒值,瞬间引发突发泥石流灾害。县应急指挥中心迅速调度,马奈镇镇、村干部与监测员闻“汛”而动,通过村村通、大喇叭、电话发布紧急通知,手持铜锣冒雨穿梭街巷,逐户敲门动员群众紧急撤离。
在暴雨倾盆、泥石流步步紧逼的危急关头,马奈镇全体干部职工火速抵达现场,统筹调配50余名救援力量,启用2条预设逃生路线,靠前指挥组织群众向海拔高处的安全点转移。
经过近4个小时的紧张奋战,在全体救援人员的共同努力和群众的积极配合下,净心谷区域全体村民被安全转移至临时安置点,成功实现“零伤亡”目标。
凉山高原、山地多,地势起伏多变。是四川乃至全国山洪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在应对6月18日强降雨中,凉山州共实现2起山洪灾害成功避险,避免9户29人因灾伤亡。
6月18日14时50分,木里县气象台发布短临预报,预计未来2小时倮波乡部分地区降雨量将达到5至20毫米,州、县专班立即开展调度抽查,“点对点”发送预警信息,要求加强巡查,一旦发现异常情况果断组织群众撤离。
15时50分,木里县倮波乡磨子沟村阳山组暴发山洪泥石流,洪水裹挟着泥浆、杂物冲入房屋。由于州、县预警预报及时,村组监测员敏锐发现灾害征兆并及时报告处置,乡镇政府处置果断,第一时间紧急转移受威胁群众39户89人,成功避免了5户17人房屋受损的农户因灾伤亡。
6月19日05时10分,布拖县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州、县专班立即开展调度抽查,“点对点”发送预警信息。
10时30分,洛日村监测员巡查时发现沟道水位陡升、水体浑浊且夹带杂物,敏锐判断存在山洪灾害风险,立即上报特木里镇政府及县防汛办。县防汛办与特木里镇政府迅即会商研判,责令相关责任人立即组织危险区群众落实转移避险。洛日村、特木里村相关责任人立即通过手摇报警器、铜锣等方式通知危险区内村民,监测员、包村干部同步逐户逐人开展“叫应”。
11时30分,布拖县特木里镇洛日村沟道暴发山洪。由于州、县预警预报及时,村组监测员敏锐发现灾害征兆并及时报告处置,乡镇政府处置果断,第一时间紧急转移受威胁群众160户565人,成功避免了4户14人房屋受损且进水严重的农户因灾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