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老虎很凶?气象专家回应
8月7日立秋,很多人以为立秋就能凉快了,结果现实给了一记响亮的耳光。不仅没凉快,反而更热了
意外的是,今年的高温来得格外早。还没到三伏天,温度计就开始报警。重庆巫溪甚至出现了44.2℃的极端高温,直接打破了当地观测史最高气温纪录
这还只是8月初,后面还有多少天要熬。按照重庆市气候中心的数据,7月、8月平均高温日数分别为10天和12天,绝大部分区县的极端最高气温记录都出现在8月
全球都在发烧,真不是开玩笑的。欧洲多地气温飙到46度,甚至超过50度!这在以前根本不敢想象。北极都出现了连续10多天超过30度的高温,要知道那可是北极啊
日本、韩国的气温也高达40℃,法国、意大利等地同样在高温中煎熬。整个北半球都在经历这场前所未有的炙烤,感觉地球真的在发烧
更诡异的是天气开始任性了。有的地方热得要命,有的地方却在下暴雨。广州8月初遭遇今年最强暴雨,达到特别严重影响等级,成为本世纪第5强
北京密云的降雨量接近常年同期两倍,华南地区的暴雨过程让人印象深刻。一边是火焰,一边是海水,这样的极端对比越来越频繁
有网友调侃说:这些年来,年年立秋后都热不可耐,气候都变了。确实如此,以前立秋就意味着凉爽的开始,现在立秋好像只是个摆设
很多人都在问今年的秋老虎会不会没那么凶,答案可能让你失望。国家气候中心预计,8月下旬至9月初,华东中部、华中中部、西南地区东部等地会有阶段性高温过程
换句线度以上的高温还会卷土重来!什么是秋老虎?就是立秋或处暑节气后重新出现的短期炎热天气,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日数约7-15天
别小看这个老虎,它的威力一点不比夏天的高温弱。记得去年四川9月开学以后天天发高温红色预警,热到国庆节以后才凉快。一年1/3都是夏天
重庆市气候中心正高级工程师董新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预计今年8月气温较常年偏高,但强度可能不及2022年和2024年,持续时间也可能短于去年
不过,40度的高温在部分地区还是很有可能出现的。董新宁解释,预计立秋后副热带高压仍将控制包括重庆在内的我国大部地区,9月中旬前大范围明显高温天气出现的概率都很高
从历史经验看,这个判断是有道理的。以往的秋老虎往往比夏季高温更难熬,因为湿度更大,体感温度更高。就像是早晚凉快了,中午热成狗
以前35度就觉得热得要命,现在40度都快成家常便饭了。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数据不会撒谎,答案就在温室气体排放上
要知道,2024年全球CO?排放量预计达到416亿吨,比2023年的406亿吨还要高。温室气体排放不减反增,地球能不发烧吗?这个增长趋势如果不改变,未来只会更热
更可怕的是,科学研究显示,全球温度每升高1℃,极端暴雨频率就会增加7%。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未来的极端天气只会更频繁、更猛烈,哎,想想都有点替后代担忧哈
而美国伍德韦尔詹妮弗·弗朗西斯曾发出警告:未来夏季将带来更热、更持久的热浪,更广泛的干旱,更多的野南宫股份有限公司火,以及更频繁的强降雨事件
现在看来,这个预言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不仅是我们,北美地区热浪烘烤着大部分地区,龙卷风席卷中西部,洪水横穿得克萨斯州,华盛顿特区暴雨引发内涝
欧洲也没好到哪里去,高温、干旱、山火轮番上演。这样的极端天气在全球各个区域都有出现,说明气候变化已经不是某个地区的问题,而是全球性的挑战
有意思的是,北美、欧洲在经历高温的同时,北极地区也出现了异常升温。这种全球性的温度异常,让科学家们更加担忧气候系统的稳定性
从体感变化来看,立秋后的感受也很明显。董新宁表示,数据显示7月中旬至9月上旬,全市空气湿度平均值低于75%,相对干燥;9月下旬后湿度才会升至80%以上
这意味着立秋前后体感上仍将维持前期的干热或闷热状态。很多网友反映讨厌死热了,这种感受是真实的,因为高温持续时间确实比以前更长
虽然有有人乐观地说早晚凉快了,中午热成狗,也有人说立秋后早晚还是要凉快很多,但整体趋势还是让人担忧的。毕竟,气候变化的影响是长期的、持续的
面对越来越热的地球,光躲在空调房里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高温天气下做好个人防护是必须的,但更重要的是要从源头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人类真的只有撞南墙才会回头吗?这个问题值得每个人深思。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从节能减排做起。社会层面需要加大清洁能源投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减排力度得继续加大,这不是口号,而是迫在眉睫的行动。只有从根本上改变发展方式,才能真正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更有人调侃说全球战争扔炮弹扔的,把空气都加热了,虽然是调侃,但也反映了大家对气候变化原因的思考。实际上,工业排放、能源消耗才是主要原因
40度或许真的要成为新常态,但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气候变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个人行动很重要,政策引导更关键
从监测数据看,今年的高温确实有其特殊性。国家气候中心的预测显示,8月下旬至9月初我国中东部地区降水整体呈现北多南少的特征,这种分布格局也会影响气温变化
气温方面,全国大部气温接近常年同期至偏高。这个偏高可能听起来不多,但对于习惯了传统气候规律的人来说,体感差异是很明显的
该抓紧行动了,因为气候变化的窗口期正在缩小。科学家们一再强调,如果不能在未来几年内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后果就不言而喻了
辽宁00后女孩被“高富帅男友”骗至缅甸,母亲:获救回国模特杨泽琪称在电诈园区见过她
9年恋爱长跑,外卖小哥坚持与白血病女友结婚:女友已被家人放弃称不用再联系